X 关闭
【资料图】
原标题:充分发挥学校优势 服务乡村振兴战略
“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是新时代高校服务乡村振兴的行动指南。地方师范大学在建设农业强国、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进程中肩负着教育兴农、富农、强农的职责与使命。因此,四川师范大学充分发挥教育优势、本土优势、校本优势,利用综合性、师范性特色聚焦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以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所需的科技、产业、人才为导向,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实现乡村教育振兴从“输血”到“造血”的跨越、实现乡村人才培养从“增量”到“提质”的转变、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从“扩容”到“升级”的蝶变跃升,努力绘就师范大学赋能乡村振兴新画卷。
推动农村公共服务设施现代化建设
加强防疫、养老、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是让农民就地过上现代文明生活的保障之一,也是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任务。四川师范大学在服务乡村振兴过程中,瞄准乡村教育特点及存在的各种问题,通过政校合作,共建“本土”“本地”乡村振兴学院,把外援式参与教育升级为“在地化”乡村教育,以现代化大学建设推动乡村教育公共服务设施现代化建设。学校与遂宁市政府部门合作创建“四川师范大学乡村振兴学院(遂宁校区)”,推动乡村振兴学院实体化办学。该校区总规划用地区域约1040亩,规划总建筑面积约30万平方米,规划全日制在校学生规模1万名以上。校区建设植入“开放共享、时代精神、智慧校园”等理念,致力于打造园林校区模范区、智慧校园创新区、科教融入先行区、产教融合示范区。乡村振兴学院包括乡村师范分院、乡村治理分院、乡村产业分院、乡村康养分院、乡村文旅分院,将通过本科教育的形式为乡村振兴培养更多的乡村教师、乡村干部以及乡村文旅、乡村产业、乡村康养等方面的人才,使乡村基础设施、教育公共服务、人居环境得以全面提升。
推动乡村教育现代化体系建设
推动乡村振兴的关键在于乡村教育,乡村教育振兴的关键在于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引领区域教育发展、基础教育师资培养是地方师范大学的重要职责和任务,为此四川师范大学怀抱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和深厚的为民情怀,以乡村教育高水平建设、高质量发展为己任,在教育扶贫、扶贫扶智、文化扶贫方面深耕细作、务实作为。学校围绕“以五大教育并提升五大能力”推动乡村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即对农民实施文学艺术教育,提升其人文精神生产的内驱力;对乡村干部实施乡村治理的综合能力教育,提升其对现代农村的优秀领导力;对农村青年实施新型产业技能技术教育,提升其可持续致富的生产力;对乡村中小学校校长实施教育家素质能力教育,提升其现代化和民主化的办学治校能力;对农民实施卫生健康教育,提升其幸福生活的创造力。学校聚焦乡村教师、学生、学校三大主体,组织师范生顶岗支教,补齐乡村师资匮乏的短板;实施“体育美育浸润行动计划”,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一对一”精准帮扶片区学校,提升乡村教育质量,形成科学化、体系化、层次化、全方位的教育帮扶格局。
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人才队伍建设
四川师范大学作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人才培养高地,以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综合性大学为目标,做优师范特色学科专业,做强乡村振兴学科专业,做精区域优势学科专业,积极探索乡村公共事业管理、体育旅游、文化产业管理等重点领域紧缺专业,推动农工、农理、农医、农文深度交叉融合创新发展,引领、助力更多各行业技术型、紧缺型、师资型人才关注农业发展、投身乡村建设。除此之外,学校着力培养乡村优秀教师,培养乡村治理、乡村产业发展等专门人才,彰显高水平综合性师范大学的职责担当。学校构建了具有特色的人才培养体系,精准对接农业农村现代化人才培养需求,依托师范类国家特色专业和省级特色专业实施师范生培养,提升大学生投身“三农”的使命感,激发扎根乡村教育事业的内生动力,为乡村振兴持续输送新时期高素质人才。同时,学校组建“同心专家精准扶贫服务团”,组织专家赴扶贫地区,为当地探索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升级以及加强生态保护、开展土地资源整理等提供人才和技术支持。(蒋若凡)
X 关闭
Copyright © 2015-2022 华南制鞋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粤ICP备18025786号-52 联系邮箱: 954 29 18 82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