狩蛛属(学名:Diaea)是蟹蛛科(Thomisidae)的一属。
中型蟹蛛,雄蛛较雌蛛瘦小。前体部长略大于宽,具长刚毛。侧眼丘发达,分离,少数基部靠近或相接。前侧眼最大,后侧眼次之,前中眼大于或等于后中眼。前中眼间距大于前中侧眼间距,后中眼间距小于后中侧眼间距。中眼域宽大于长,后边大于前边。额宽等于或略大于前中眼间距。下唇和胸板均长大于长宽。足式:1,2,4,3。步足的刺发达。雄蛛触肢胫节有腹突和后侧突,有的有间突;后侧突有一端齿。生殖球无突起,插入器部位长。后体部卵圆形,长大于宽,有粗毛。外雌器有一柔软的中隔,中隔上有一兜;插入管长而盘曲,或短粗;纳精囊肾形或管形。
(资料图)
生活于树木,灌丛和草丛中。
编辑播报
全球已知约80种,约半数分布于澳大利亚和太平洋岛屿。我国已知2种。
陷狩蛛(学名:Diaeasubdola),蟹蛛科花蛛属的一种蜘蛛。本种又称日本花蛛,与Misumenops japonicus同种异名,主要分布于低中海拔山区,不结网,常见于花丛中猎捕小昆虫,为常见的种类。
长3.70—7.93毫米。头胸部长大于宽,体黄色,有长毛。侧眼丘相连,侧眼远大于中眼。中眼域宽大于长(1:0.84—0.89),后边大于前边(1:0.74—0.83),下唇和胸板均长大于宽。螯肢有2个极小的齿。第1、2足的跗爪有5齿,第3、4足有3—4齿,爪簇发达。步足测量:Ⅰ 8.24(2.52,1.19,2.05,1.70,0.78);Ⅱ 8.26(2.56,1.19,2.03,1.70,0.78);Ⅲ 4.88(1.70,0.70,1.11,0.89,0.48);Ⅳ 5.00(1.85,0.63,1.11,0.86,0.52)。足式:2,1,4,3。
腹部卵圆形,长大于宽,有长毛。背面色斑有不同,从黄色、黄褐、米色到淡褐色,夹杂白色斑,偶见2或3对点斑,常有一暗色的不规则形大斑。外雌器有一圆形骨化板,板上有一中兜。插入管在初段细,在末段粗而软。纳精囊管状。
长3.26—4.07毫米。头胸部及其附肢黄或黄褐色,少数的第1足腿节黑褐色。触肢胫节有腹突,后侧突和间突;腹突指状,末端较宽;间突齿状;后侧突发达,结构复杂,端部有一齿,腹缘有一列短毛。生殖球任何突起;插入器部位绕盾板一周半;插入器长,丝状,端部向背方弯曲,步足测量:Ⅰ 8.44(2.44,0.93,2.15,1.96,0.96);Ⅱ8.28(2.37,0.89,2.09,2.00,0.93);Ⅲ 4.62(1.48,0.63,1.06,0.89,0.56);Ⅳ 4.80(1.56,0.56,1.19,0.93,0.56)。足式:1,2,4,3。腹部背面黄或黄白色,有一对不明显的淡红褐色纵斑纹,有时纵斑断开,而为两对点斑。
微蟹蛛属(学名:Lysiteles)为蟹蛛科的一个属。
可爱微蟹蛛(学名:Lysitelesamoenus)为蟹蛛科微蟹蛛属的动物。分布于中国台湾等地。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台湾台中。
体长约2.5mm,头胸部宽大於腹部,黑褐色,腹部圆型,腹背淡褐色有4枚黑褐色斑较大,近基部有不明显的2枚黑斑,各角淡黄褐色略透明,第1-2步足腿节颜色较暗。雌蛛腹背有4枚黑色斑点,雄蛛体背全黑,第一步足腿节黑色,体型狠小不容易看到但数量普遍,分布低海拔山区,栖息草丛环境
形状像蟹,也能像蟹那样横行或倒退,因而得名。体长约3毫米,触肢端部膨大,行动时前步足习惯上扬。
不结网,有时会举起第1对步足向左右张开。卵袋产于叶面或树干上,雌蛛常伏在卵袋上守护,但通常在幼蛛孵出前即死去。
主要生活于低海拔地区,花草丛或豆田中,或在靠近豆田的棉田、麦田中捕食害虫。
梅微蟹蛛(学名:Lysitelesmaius)为蟹蛛科微蟹蛛属的动物。分布于日本、尼泊尔以及中国的云南、吉林等地,主要生活于桔园以及李子树。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尼泊尔。
雌蛛长3.04—4.22毫米。头胸部长1.50,宽1.40;腹部长2.72,宽2.48。背甲暗褐色,中部色浅。前侧眼>后侧眼>前中眼>后中眼(6:5:4:3)。前中眼间距大于前中侧眼间距(8:7),后中眼间距略小于后中侧眼间距(12:12.5)。中眼域宽大于长(18.5:16),前边小于后边(15:18.5)。下唇长大于宽(11:8)。胸板长大于宽(31:26)。步足测量:Ⅰ 4.33(1.38,0.60,1.04,0.80,0.51);Ⅱ 4.59(1.45,0.63,1.10,0.88,0.53);Ⅲ 3.16(1.05,0.48,0.75,0.50,0.38);Ⅳ 3.35(1.08,0.48,0.83,0.58,0.38)。腹部褐色,中线两侧有黑褐色斑纹,但有的个体斑纹多;腹面白色,有两条黑褐色纵条纹。中兜短而位置靠前,插入管短。纳精囊球形。
雄蛛长4.08毫米。头胸部长1.68,宽1.48;腹部长2.40,宽1.80。触肢器胫节腹突末端弯钩状。插入器短,尖锥状。
国内分布:吉林、云南。
国外分布:日本,尼泊尔。
森林微蟹蛛(学名:Lysitelessilvanus)为蟹蛛科微蟹蛛属的动物。分布于中国的台湾、湖北、湖南等地。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台湾。
a.雌蛛
长3.14—4.32毫米。头胸部背面红褐色,背甲部暗褐色,但有的标本并不如此。螯肢亦成红褐色。触肢和步足黄橙色。前侧眼最大,后侧眼和前中眼依次渐小,后中眼最小。前中眼间距稍大于前中侧眼间距(0.17:0.15),后中眼间距等于后中侧眼间距(0.27)。中眼域后边稍大于前边(0.35:0.32),宽稍大于长(0.35:0.31)。螯肢短粗,螯牙短小。在螯牙前方,自螯基前齿堤前方长出一排褐色长毛,几乎挡住螯牙。前齿堤有2小齿,位于离螯基稍远处;后齿堤在近螯基处有1小齿。下唇长大于宽。胸板淡红橙色,生稀疏的淡褐色毛。前两对步足显著长于后两对。腹部背面淡黄色,有一些黑色斑纹。腹部腹面两侧各有数条平行的黑色纵纹。外雌器如图1所示。
b.雄蛛
长3.72毫米。触肢器胫节的腹突和后侧突形状如图1示。插人器基部粗,向末端渐细,长而盘曲。
湖北(鹤峰)、湖南(大庸)、台湾(台中)。
梢蛛属(学名:Misumena),也称蜜蛛属,是蟹蛛科下的一个属。
弓足梢蛛(拉丁文学名:Misumenavatia),又名弓足花蛛、姬花蛛或秋麒麟蟹蛛,是分布在全北区的一种蟹蛛。
长11.37—12.24毫米。头胸部长宽约相等。两眼列均仅稍后凹。各眼均小,约等大。前、后侧眼位于相连的眼丘上。前中眼间距略大于中侧眼间距(0.35:0.30),后中眼间距略小于中侧眼间距(0.45:0.42)。中眼域宽大于长(0.61:0.51),后边大于前边(0.61:0.55)。额高(0.61),白色。眼区和眼区后方的背甲两侧均白色,形成一中央宽带。颈沟可见。背甲两侧部分黄橙色。螯肢前面橙色,带有白色网纹。步足淡黄橙色,但腿节等的侧面和腹面呈黄白色。前两对步足胫节下方各有5、6对腹刺,后跗节下方各有8对腹刺。腹部圆球形,前端稍窄,后端钝圆,整个腹部黄白色。
长3.09—3.34毫米。背甲黄褐色。眼区黄橙色,侧眼丘隆起明显。步足亦为黄褐色。前两对步足胫节和后跗节腹面仅有长毛。步足橙褐色,但前两对足腿节的末端有一小圈褐色,膝节到跗节的各节后半段为褐色,第3、4足基本上均呈橙褐色。腹部长椭圆形,前缘较平直,略成弧状,后端钝圆形。腹部背面黄褐色,宽度与头胸部的宽约相当,形状和色泽与雌蛛的完全相异。
弓足梢蛛会在身体最外层的细胞分泌一种黄色液体色素,以达成变色的效果,这种色素其实是犬尿氨酸及3-羟基犬尿氨酸。这种色素可以传送至较底层,从而可以见到充满白色鸟嘌呤的内腺,令弓足梢蛛变成白色。若它们在白色花朵上较长时间,这些黄色色素会被排出。由于要重新分泌色素,它们故要较长时间才能再变为黄色。一般而言,由白色转变为黄色所需时间为10-25天,相反的则只要6天。
弓足梢蛛的变色是由视觉引发的。在弓足梢蛛的眼睛上涂上颜色,便会失去了变色的能力。
雄性弓足梢蛛会由一朵花到另一朵花寻找雌性,往往在过程中会遇上掠食者或与其他雄性打斗而失去一条或多条腿。当发现雌性的时候,雄性会爬到雌性的头及末体到达其底部,并会将它的触肢插入来使雌性受精。
幼蛛到了秋天就可以生长达5毫米,并会在地上过冬,翌年5月它们会脱壳。
国内分布:黑龙江、吉林、内蒙古、甘肃、河北、山西、陕西、河南。
国外分布:日本,朝鲜,欧洲,北非,北美洲。
莫蟹蛛属(学名:Monaeses)是蟹蛛科下的一个属。全球已知22种,大多数分布在非洲,少数在欧洲和亚洲。
本属蜘蛛身体细长,体色灰暗。头胸部长显著大于宽,两侧缘近乎平行,或前端稍宽。额前倾,螯肢粗大,前伸,与额在同一平面。腹部细长,两侧近乎平行,末端突出于纺器之后。
尖莫蟹蛛(学名:Monaesesaciculus)为蟹蛛科莫蟹蛛属的动物。
雌蛛长7.5毫米。背甲暗黄色,有灰白色斑纹,被短粗黑毛。前眼列平直,后眼列微后凹。侧眼丘高,中眼区宽大于长。步足淡黄色,前两对特别粗长,足上多刺。腹部细长,两侧缘平行,末端尖,微上翘。背面暗黄色,生有黑毛,边缘有较深的纵向皱褶。外雌器有一前宽后窄的生殖腔,前方的壁拱起成一罩。受精囊扭曲,有一些横缢。
国内分布:台湾,福建(武夷山),湖南(慈利)。
国外分布:日本,尼泊尔,越南。
尾莫蟹蛛(学名:Monaesescaudatus)为蟹蛛科莫蟹蛛属的动物。多生活于马尾松林下的灌木及草丛。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江西宜丰。
雌蛛长10.0毫米。头胸部长2.00,宽1.40;腹部长7.67,宽1.60。背甲微隆起,黄褐色,被粗长毛。额几乎向前平伸,前缘稍后有一列刚毛。前、后眼列微后曲。后中眼距大于后中侧眼距。中眼区长大于宽,前中眼距约为后中眼距的一半。侧眼及其眼丘均很大,侧眼丘较高。螯肢前伸,前侧面有许多短黑毛及少数长毛。颚叶和下唇长远大于宽,腹面具黑色短刺,胸板长大于宽,被长毛。步足横行,前两对特别长且粗壮,颜色与背甲相同。步足测量:Ⅰ 8.06(2.30,0.94,2.20,1.71,0.91);Ⅱ 8.83(2.77,1.00,2.09,2.06,0.91);Ⅲ 4.43(1.57,0.57,1.12,0.63,0.54);Ⅳ 4.92(1.71,0.63,1.28,0.73,0.57)。足式:2,1,4,3。腹部特别长,纺器之后骤然变细,弯曲如一尾巴,其上密布横的皱纹。腹背暗黄色,被细毛。外雌器前方有一深凹的生殖腔,前宽后尖。纳精囊细长、弯曲,表面上有许多浅皱纹。交配管粗大、弯曲。
雄蛛长4.68—6.87毫米。背甲黄褐色,稍隆起,被稀疏长毛。额向前平伸,前缘稍后有一横列的刚毛。两眼列均稍后凹,前中眼间距约为后中眼间距的一半,后中眼间距大长后中侧眼间距。中眼域长大于宽。侧眼丘很高。螯肢粗大,前侧面有许多黑色短毛及少数长毛。颚叶及下唇均长大于宽,布有黑色短毛。胸板长大于宽,被有黑色长毛。触肢胫节有两个突起,腹突呈指状,后侧突上端略呈弧形卷曲。生殖球大而圆,插入器细长。前两对步足较后两对长而粗。步足测量:Ⅰ11.08(3.31,3.98,2.75,1.12);Ⅱ 10.25(3.15,3.61,2.47,1.02);Ⅲ 4.36(1.39,1.71,0.74,0.52);Ⅳ 5.32(2.04,1.91,0.82,0.55)。足式:1,2,4,3。腹部长而圆,纺器之后骤然变细,形似一尾巴状,其上密布横的皱纹,与雌蛛极为相似。背面黄褐色,被有细毛。腹部腹面灰黄色,两侧有点状和直线状纵纹,生殖沟前方中央有一黑褐色区。
生活在马尾松林下的灌木及草丛中。静伏时,前两对步足前伸,后两对步足向后直伸,躯体紧贴茎干。体色颇似附着场所。
江西(宜丰),安徽,浙江。
X 关闭
Copyright © 2015-2022 华南制鞋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粤ICP备18025786号-52 联系邮箱: 954 29 18 82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