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正文

贵州:落实林长制 推动林长治

来源:天眼新闻    时间:2023-06-18 09:51:14

时至仲夏,大地一片生机盎然。在6月18日“贵州生态日”到来之际,贵州省林长制办公室负责人就我省林长制工作进展情况、还存在哪些短板需要提升完善等问题作了解答。

早在2020年9月17日,贵州就出台了《关于全面实行林长制的意见》,是全国第7个出台林长制意见的省区,由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担任“双总林长”,其他省领导担任省级林长,确保实现高位推动。18个省直部门作为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形成了共管、共建、共治的林业改革发展新格局。

贵州省林长制办公室负责人赵华介绍,截至目前,全省共有省级林长19人、市级林长169人、县级林长2172人、乡级林长13851人、村级林长30702人。全省林区实行全覆盖、网格化的森林草原资源保护发展责任体系。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毕节市海雀村护林队队长王光德。王星 摄

通过近年来的探索实践,贵州林长制实现由全面建立向初步见效转变,切实以“林长制”推动“林长治”。据统计,2022年,贵州省签发总林长令96件,各级林长开展巡林71.8万人次,省级林长协调解决林业资源保护发展问题47个。

为切实保护森林资源和生态环境,近年来,贵州探索实践“林长+”工作模式,坚守生态红线,筑牢保护防线,以林长制带动生态建设再上新台阶。

黔东南州榕江县平江镇德腊村的绿色森林。 李长华 摄

“林长+制度创新”,稳固生态格局。健全组织体系,我省各级设立党政主要负责人为“双总林长”,其他领导为副总林长和林长的组织体系,并根据人事变动及时更新各级林长名录,截至目前,省市县乡村五级林长46913人。明确责任体系,各地按照组织体系分别设立总林长负责整个辖区,副总林长和林长分区负责,全覆盖、网格化的森林草原资源保护发展责任体系。完善相关制度,贵州印发《贵州省全面推行林长制的实施方案》和《贵州省省级林长联席会议制度》《贵州省林长制办公室工作制度》《贵州省林长制信息工作制度》《贵州省林长“巡林巡查”制度》《贵州省林长制省级考核制》,依托“1+5”措施,全面推行林长制,全力构建党政同责、分级负责、部门联动、群众参与的森林草原管护新机制。

“林长+资源管理”,提升碳汇储量。持续稳固生态格局,科学实施国土绿化、生态修复、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开展“贵山贵树”行动。2021年,贵州实施退耕还林面积、治理石漠化面积、实施国储林项目面积及融资放款额度、草原综合植被盖度位居全国第一。2023年以来,全省已完成营造林175.48万亩,占年度任务的65.97%,石漠化治理384平方公里,占全年目标任务的64%。强化森林资源保护,落实地方行政首长负责制,健全重大森林草原有害生物监管和联防联治机制,各地森林火灾综合防控能力提升。去年7至8月贵州高温少雨,森林草原防火形势严峻,省市县分别出台禁火令。深化林草领域改革,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与省公安厅、省检察院、省法院等联合印发《贵州省林业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暂行办法》,开展国有企事业单位赎买集体或个人森林资产试点,建立林权抵押贷款处置长效机制。初步提出国有林场分区分类探索经营性收入分配激励机制。创新推进林业碳票工作,探索“林业碳票+”模式,黔西颁发首张林业碳票并实现首笔碳票融资、龙里林场完成首单森林遥感碳汇指数保险、剑河县办理首例林业碳汇修复公益诉讼案、赤水市设立全省首个森林碳汇管理局,截至2023年5月底,全省已开发林业碳票13张,完成林业碳汇银行授信5.1亿元、放款1.86亿元,实现交易金额773.2万元。

“林长+积极探索”,护航绿水青山。建设林长制主题公园和林长制进党校,加大林长制宣传力度。依托现有的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国有林场等各种自然保护地,建设林长制主题公园,在省党校、安顺市党校、湄潭县党校、仁怀市等进行林长制有关政策讲解,加大林长制的社会知晓度。开展“贵州生态日”林长巡林活动,促进林长履职。连续三年在6月18日“贵州生态日”省级总林长带头巡林巡查,并要求各级林长集中开展巡林,要带着问题巡林,发现并解决问题。责任单位服务林长巡林,帮助协调解决问题。各级林长责任单位为林长巡林制定巡林手册和服务指南,将林长责任区域的资源状况、存在主要问题和需解决的问题向林长汇报,对林长巡林提出的要求和批示,帮助协调解决。

毕节市百里杜鹃国家森林公园清晨景色。李华 摄

“尽管林长制成效初显,但它仍然是制度的创新地、政策的试验田、经验的加工厂。林长制的改革仍然在路上,我们还有许多问题需要破解。”赵华说。

赵华认为,面对市级、县级林长制工作人员不稳定,基层林长履职能力欠缺等问题,只有着力在制度丰富、运用、执行、转化上下功夫,健全林长制的长效管理机制,以制促治。聚焦责任落实,在守住林地、草地、湿地方面敢于亮剑。用好督查考核,进一步完善督查、考核、激励评价体系,科学组织督查考核,强化结果的运用。瞄准基层基础,加强林长办、林业站、护林员的一体化建设,强化源头治理,抓重点、解难点、疏堵点、树亮点,以“林长制”夯实“林长治”,推动贵州林业高质量发展。

贵阳长坡林国家森林公园。熊洪全 摄

—— 贵阳贵安 ——

念好林长制“三字诀”

自全面推行林长制以来,贵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林长制工作,坚持以全面推行“林长制”改革为抓手,统筹推进全市林业高质量发展,贵阳林业生态呈现持续向上向好态势。

精心统筹,念好“林”字诀。2022年12月,贵阳贵安2022年林长制工作座谈会暨市级总林长工作会议召开,要求集中力量深入抓好以重林、造林、营林、治林、林改为主要内容的“五林”工作。今年4月,贵阳市人民政府印发《贵阳贵安深入推进“五林”工作实施方案(2023-2025年)》,并按照要求有序推进实施。两年来贵阳市森林结构不断优化,森林生态环境总体向好,森林覆盖率稳中有升,森林资源得到有效管理。

精准发力,念好“长”字诀。今年3月,市级总林长签发《贵阳贵安2023年第1号总林长令》,各级林长积极行动,10个区(市、县)总林长采取现场巡林巡查、会议专题调度等方式督促抓好“五林”任务落实。2022年以来,2477名各级林长履职尽责,发挥牵头抓总的作用,发布总林长令22个,累计开展巡林巡查38988次,协调解决问题2289次。组建“林长+护林员”队伍,加强护林员日常管理考核,打通林长制落地执行“最后一公里”。

精细实施,念好“制”字诀。市级各部门从自身职能出发,统筹多种资源、多方力量,市林业局每周调度工作进度,紧盯“五林”任务落实。创新“林长+警长+检察长+庭长”协作机制,畅通行刑衔接。创新“林场+企业+农户”模式,推动林下种植红托竹荪单品突破。今年以来,贵阳贵安林下经济利用林地面积达129.48万亩,其中林下种植7.36万亩,林下养殖6.2万亩,林产品采集与加工12.87万亩,森林景观利用103.05万亩。

护林员在贵阳市长坡岭国家级森林公园里巡护(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杨文斌 摄

—— 遵义 ——

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双提升

自全面推行林长制改革以来,遵义以林长制为主抓手,以“林分提质、林业增效、林农增收”为总目标,探索创新“市级林长+林下经济示范基地”建设机制,实现林业产业和生态经济“双提升”,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提供有力支撑。

4月10日,《遵义市“市级林长+林下经济示范基地”建设方案》(以下简称方案)经市级双总林长签批印发。《方案》明确,全市17位市级林长按照遵义市林长制办公室《关于调整遵义市市级林长名录》工作要求,全力推进包保责任区域的林下经济示范基地建设工作,组织辖区内各责任单位对林下经济示范基地建设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协调推动解决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市级责任单位结合自身职能职责要主动担当作为,紧密协作配合,积极协助解决林下经济示范基地建设中发现的问题,增强社会各界和市场主体参与林下经济发展的积极性。

2023年,遵义市湄潭县以林长制助推“一亩一证”茶树林经营权流转改革新模式,建立起了茶园经营权集中流转和分片定制托管服务机制。公司流转茶农茶园实行统一经营管理,再将升级打造后的茶园通过“一亩一证”“一分一证”的方式转租给来自全国各地的茶园主,实现茶园的二次流转,为扩大当地茶叶产品的销售增加了渠道,为茶产业绿色生态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下一步,遵义市将通过“市级林长+林下经济示范基地”建设机制,持续推进林业产业和林下经济示范基地建设,围绕林下经济“1+N”产业,发展优势单品,力争实现2023年全市林下经济和利用林地面积稳定在500万亩以上,林下经济总产值稳定在95亿元以上,林业总产值达620亿元。

遵义市以道真自治县红关垭县级森林公园。

—— 毕节 ——

林长制赋能生态司法

自林长制工作推行以来,毕节市在“林”上精准发力、“长”上履职尽责、“制”上探索创新,构建了以党政领导负总责、部门联动抓落实、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护绿、增绿、管绿、用绿”新机制,促进林长制工作取得有效落实。

近日,毕节市大方县检察院办理了一起林业碳汇履行生态功能损失赔偿的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案,被告人李某某通过贵州环境能源交易所有限公司认购了大方县众心种植专业合作社持有的林业碳票碳汇量83吨,作为李某某履行无证采伐林木造成生态服务功能损失的赔偿责任。本次成交单价为56元/吨,共计4648元,是毕节市首笔办结的“林业碳票+生态司法”交易案例。

2022年以来,毕节市林业局等四部门联合印发《毕节市破坏森林资源违法犯罪案件生态损失补偿工作机制》,通过“林业碳票+生态司法”民事公益诉讼办案模式,探索违法行为人以购买碳票的方式承担生态功能损失赔偿责任。目前,全市共办理了“以碳代赔”民事公益诉讼案件3件,违法行为人拟购买碳汇量346.785(吨/二氧化碳当量)。通过“以碳代赔”模式推进检察公益诉讼案件办理,让违法行为人以购买林业碳票方式履行生态功能损失赔偿责任,既解决了补植复绿难以落地执行的困难,又让生态产品通过碳票交易变成实实在在的“真金白银”。

依托全国林业碳汇改革试点市的政策支撑,毕节市以林长制为抓手,创新资源保护管理,加强司法部门的对接协作,在破坏林业资源案件行政查处、司法审理过程中,逐步探索建立“以碳代赔”执法标准和实施流程。

毕节市七星关区拱拢坪国有林场,工作人员在所辖林区进行防火巡护巡查。 陈曦 摄

—— 黔南 ——

探索公益林质押贷款

近年来,黔南州充分发挥林长制作用,探索公益林补偿收益权质押贷款先行先试,示范带动形成黔南模板。2022年4月,黔南州州级专职林长带队赴三都、荔波开展公益林补偿收益权质押贷款调研座谈会,根据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实际、公益林质押贷款相关政策,州县共商质押贷款的有效路径,协调解决存在的问题困难。

同年5月,荔波县尧明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将所有的2599.5亩公益林补偿收益权作为质押担保,成功获得全省首笔100万元贷款,完成首例“国家公益林补偿收益权质押贷款”审批和质押、放款工作,初步形成完整的公益林补偿收益权质押贷款机制,实现了公益林补偿收益权质押融资模式,不断发挥森林资源在经济建设工作中的作用。

为全面摸清公益林资源底数、补偿兑现情况、产业发展融资意愿和需求,黔南州各级林长及有关部门深入调研,精准掌握全州公益林资源分布和权属状况,特别是权属为集体、面积100亩以上和权属为个人、面积在200亩以上的公益林资源情况。黔南州集体所有1000亩以上公益林共206.78万亩,年补偿资金3308.52万元;个人所有200亩以上公益林共64.52万亩,年补偿资金1032.29万元,以前期探索推出的信贷产品“益林贷”“林益贷”最大质押15倍贷款金额计算,可分别撬动信贷授信4.96亿元和1.55亿元。

为规范推进黔南州公益林补偿收益权质押贷款,黔南州林业局加强与中国人民银行黔南中心支行、黔南州财政局等部门及当地金融机构沟通对接,就信息共享和定期会商达成共识,研究制定黔南州推进公益林补偿收益权质押贷款工作实施方案,完善相关制度,优化贷款流程,建立贷款风险防范机制。以机制创新、产品创新、服务创新为抓手,提供强有力金融支撑,为全州1336万亩公益林由生态价值向经济价值转换打好基础。

瓮安县朱家山林区。于雷 摄

—— 黔东南 ——

林下经济成效凸显

近年来,黔东南州以实施林长制改革为抓手,大力发展林下种植、养殖和森林景观利用等林下经济,推动单一林业向复合产业转变。2022年,黔东南州林下经济利用面积720万亩,产值达124亿元。

定准机制,保障林下经济成效。建立高位推动机制,形成州、县两级林长齐抓林下经济工作格局。完善生产监管机制,通过制定《林下养鸡经营管理规范》等11项林下经济州级地方标准,构建全过程标准化监管体系。创新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户通过林地流转、资源入股、劳务收入、效益分红等方式增收致富。严格督查调度机制,建立每月一调度机制,重点调度面积产值完成率、示范基地建设进度和市场主体培育等,有效推动林下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选准产业,夯实林下经济基础。根据黔东南州自然资源条件和森林资源优势,科学谋划产业布局,精准合理规划产业规模。林药种植以天麻、淫羊藿、茯苓等产品为重点,林蜂规划布局于群众基础好、生态环境优良、蜜源植物充分的县区。

精准模式,发挥林下经济效益。创新“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林药/林菌/林禽/林蜂发展模式,助力企业和农户增收。2022年黎平县国有花坡林场利用林地资源,由贵州华滨崧木灵芝公司自筹资金1000万元,打造“兰溪谷灵芝种植示范基地”,季度性用工达500多人次,助农增收3000元以上。

找准瓶颈,补齐林下经济短板。产业发展资金向社会、金融、财政投入相结合转变,解决好资金难题。与贵州大学、省农科院等高校、科研院所建立合作机制,解决好技术难题。大力招商引资和积极培育本土企业等,解决好加工难题。通过“线上+线下”模式,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解决好销售难题。

从江县丙妹镇林下淫羊藿种植基地。 黔东南州林业局 供图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游正兰

编辑 唐怒娇

二审 方春英

三审 黄锐

X 关闭

推荐内容

最近更新

Copyright ©  2015-2022 华南制鞋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粤ICP备18025786号-52   联系邮箱: 954 29 18 82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