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正文

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史诗级_北京奥运会开幕式这6个细节被低估了13年

来源:互联网    时间:2023-07-02 04:54:46

X 关闭

hello大家好,我是大学网网小航来为大家解答以上问题,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史诗级(北京奥运会开幕式这6个细节被低估了13年)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相关资料图)

东京奥运会周五就开幕了,一大看点就是开幕式文艺演出。这是世界上最顶级的广场艺术舞台,因为世界各国的广播电视公司都会向所在的国家播放,所以最顶级的艺术家、最顶级的创意,都会在这天上演。

在中国人眼里,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是yyds!这究竟是不是我们在吹捧自己主场表演呢?

有多个调查结果显示和专业的采访都得出了结论,大家对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文艺演出的评价都是正面的。

但单第三方评论还不具备说服力。我们需要从专业的意义去总结,北京奥运开幕式究竟好在哪里?

距离这台演出已经13年了,今天我们重新回顾这台晚会,你会想起什么?除了大脚印、梦幻五环、主题曲,你一定忽略了这些细节,当年,是被低估了。

呈现五环是每届奥运会必备环节,悉尼跑马,雅典则是在模拟的爱情海点火。到了中国的创意,飞天舞者托起一个现代的星光五环,古今结合。

其实,这个想法的破圈之处并不是创意理念,而是当从地面升起来的那一刻。

在创作过程当中,这个五环原计划是要在整个鸟巢上空进行一个3D范围内的运动,但是由于重力原因无法如想象中自由飘扬。因此,最后选择的最简单的方法就是从地面上升起。

而就是这么如此简单运动,却引起了全场观众文艺表演以来最大的欢呼。

原因很简单——对现场观众来说,他们只以为这个梦幻五环是一个呈现在地面上led屏幕上的影像,他们不觉得会以立体的形象呈现在整个鸟巢体育场。

所以,对现场观众来说,这一幕使得震撼程度远远超过了电视机前的观众。

今天,当VR、AR等技术成熟后,在电视里看到超现实的要素已经不会陌生了,但如果真的肉眼可见,那可能还是会大吃一惊。

李宁的飞天点火当年很多观众并不是特别买账,认为这种围着体育场走一圈的方式并不能称得上“创意”。

时过境迁,当我们重新想起这一次点火的时候,你会发现这比任何一个通过科技或者机械设计的创意更有意义。

首先,李宁飞天点火绕场一周,在体育场的环绕屏幕上呈现了整个北京奥运会圣火传递的全过程,大家都知道那一年的海外传递并没有想象中的风平浪静。直面挫折——这是那一年我们展示给世界的心态!这也让现场观众在进入中国环节时,爆发出一次欢呼。

点火前,我们又一次在屏幕上看到汶川地震元素。这个瞬间和林浩,是开幕式里唯二的两个汶川元素。

其次,这个过程也是回顾圣火传递过程。而此前没有任何一届奥运会把传递圣火和最后点火仪式做了叙事连接和情绪上的衔接的。

再次,这个过程很费体力。李宁每跑完一圈,都要喘很久的气。其实最初被选定的是中国的第一枚奥运金牌获得者许海峰,但受到年龄、体力等限制主动放弃了。为什么非要让人耗费体力呢?因为导演组希望在这个万众瞩目的时刻,让大家再一次看到运动的力量、人的力量。

最后,绕场一周是有可能会体力不支,所以所有人都为他揪揪着心。点火前李宁在那儿停顿了片刻,很多人就担心有什么意外,但最后没有任何意外。

时间告诉我们答案,原来成功的演出,往往都带着观众的牵挂;

最深刻的记忆往往源自付出了人的努力。

除了大脚印之外,鸟巢当晚还有一些比较精彩的烟火。

例如在鸟巢的上空打出了五种颜色,代表着奥运五环;开幕式正式开始的时候。粉红色的烟火层层叠叠,形成了一个牡丹的形状,这是民间认可的“国花”。

但从全局来看,鸟巢焰火的燃放也并不仅是体育场,而是沿着整个龙形水系,呈现的是一整个龙的形态。

结合点和面,这样的燃放规模在今天来看也称得上“北京传说”。

“活字印刷”表演结束后,演员们突然掀开挡板,对着镜头招手。

是不是有点奇怪?因为在当晚所有表演中,这是为数不多的“演员谢幕环节”。(其他环节都是表演节目,而没有演员自己的致谢环节)

为什么要加入这个瞬间呢?因为它需要一个“破壁”去告诉观众,这不是机械运动,这是演员的运动。

NBC的解说员看到这里就惊叹“他们怎么做到的?哇!他们靠人完成的!”

谢幕时,有几位演员提前一点出来了,但这丝毫不影响最后的效果。因为观众是意外的,尤其是现场观众是意外的。

运动员出场时,都踏过一张白纸。这张纸是文艺演出里贯穿始终的中国画。运动员走过颜料区,就会在图上踩出来一条彩色的道。

当入场完毕后,这幅画就作好了。创作者不仅有勾勒线条的文艺表演者,也有现场所有的运动员。

这一个细节,是主动把文艺表演和运动员出场这两个独立的篇章,勾连起来,史上罕见!

但更重要的意义是,这一设计,让开幕式现场除了表演艺术之外,也有了“行为艺术”!

主题曲《我和你》演唱过程当中,一把把印着全球儿童笑脸的雨伞打开。这些笑脸是导演组面向全球征集的。

在今天看来,其实就是早期的众筹创作,早已融入在新媒体创作的方方面面。

13年后,如果你想到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还仅仅是大脚印和李宁飞天点火的话,那你真的是低估了这台晚会的艺术价值了,

从这些被低估的瞬间可以看出,它融合了广场演出的表演艺术,电视播出的视听艺术,还有调动现场各种主体行为艺术等等方式。

这些看似不起眼的设计,实际上创作理念至今也没有过时,也再没有后来者超过。

致敬13年前的骄傲!也祝福今年的奥运,一切顺利!

本文就为大家讲解到这里,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X 关闭

推荐内容

最近更新

Copyright ©  2015-2022 华南制鞋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粤ICP备18025786号-52   联系邮箱: 954 29 18 82 @qq.com